快捷导航

新闻中心

补短板 强弱项 激活力 ——新右旗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纪实
2024-05-10 00:46:06

  新右旗纵贯北纬黄金畜牧带,绿色生态牧场造就了这里“羊肉之都”的美誉,畜牧业是这里的基础产业。改革开放40年,党在牧区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生产积极性,牧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牧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。然而,随着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,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。牧民经营理财能力弱、生产技能单一,传统游牧文化与现存生产经营方式的矛盾凸显等。如何从“根”上实现牧区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右旗不断探索的领域。

  对此,新右旗把加快牧区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,紧密结合牧区特点和实际,打造“三生”共同体,紧扣转变牧区发展方式、优化牧区发展环境、转换牧业增长动力这一主线,把产业兴旺放在首位,依托牧业发展二三产业,做好产业融合这篇文章,在推动改革补短板、强弱项、激活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。

  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的初衷是以推动乡村振兴为己任,立足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和实际,以牧区产业现代化为突破口,加快牧区现代化建设步伐,探索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。按照“一年编制规划、两年基本成型、三年初见成效”的总体目标,以产业融合发展、生产经营制度创新、生态保护、人才培养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文化传承、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,先行先试开展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,有效解决制约牧区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问题,实现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与草原文化传承共融发展。

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——新右旗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纪实

  2018年9月,新右旗率先启动了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工作,通过专题会议研究、座谈交流、摸底调查、调研培训、赴外学习等方式,准确定位符合新右旗旗情实际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、新型合作社运作和特色养殖业发展模式,制定了《新右旗牧区现代化试点方案》,并获自治区政府批复实施。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启动以来,有关领导多次到新右旗调研指导、问诊把脉试点建设工作,为新右旗拨付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动试点建设,并积极协调自治区政府申请试点建设资金2000万元。2019年,新右旗选择各项基础条件较好的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先行试点,以嘎查“两委”为主导,在深入摸底分析牧民家庭情况、债权债务、草场及草场租赁、收入支出、牲畜信息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,按照牧民自愿原则,整合牲畜、草场折价入股,组建成立芒赉新型股份合作社,制定合作社章程及一系列管理制度,全面规范运作模式,为推动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。

  在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狭长的草场版图上,此前划分了上百个草场,块与块之间,围栏纵横。而如今,嘎查15万亩草场只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4个营地。一辈子在芒来嘎查放牧的老牧民赵那斯图说,施行“大轮牧”可以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,牧畜采食的种类越来越多会让肉质更鲜美。

  与此同时,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已与当地一家肉食品龙头企业签订了6100只羊的购销合同,合同规定,对于合作社提供的肉羊,企业在当日收羊基础价格上每斤增加1元,6100只羊至少要多收入15万元。减畜不减效,减畜不减收,合作社已经为牧民将这笔大账算得越来越清。全面优化嘎查草牧场围栏布局,划分四季轮牧草场区域,充分解放嘎查剩余劳动力,强化生产经营管理,与肉类加工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进一步提升了草牧场利用率,有效保护了草原自然生态,促进了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发展。

  受干旱气候条件长期影响和粗放的数量型畜牧业生产方式制约,新右旗畜牧业靠天养畜、高速发展的现状已经不再适应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,以往过分依赖资源的方式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。而近几年,依照主体功能区规划,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,通过最严格的草畜平衡政策和措施保障生态持续向好。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,大力推行划区轮牧和休牧,开展牧草补播等生态工程建设,遏制草原沙化、退化。启动实施草原沙化土地治理、查干诺尔盐碱地治理、天然草地修复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项目,确保草原生态得到保护与修复。深入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,推进镇区和分散户厕所革命、一体化污水处理、垃圾处理、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,营造宜居、宜业、宜商、宜游的牧区环境。

  在新右旗农牧局会议室内,关于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章程的讨论会激烈进行。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是牧区现代化试点,在原有养羊合作社的基础上,已组建成立了新型股份合作社,全嘎查115户牧民,已有90户加入合作社,入社率达到80%。

  米吉格道尔吉,这位受到广大牧民依赖、带领牧民致富的“80后”嘎查党支部书记,出任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。据他介绍,合作社严格执行“草畜平衡”,动员牧民以草场、牲畜入股,将散养的牲畜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。“股金按一只羊1500元,一头牛1.3万元计算。以200只羊为例,牧民入股的股金则为30万元,年底分红时,按30万元在合作社所占比重分红。”米吉格道尔吉解释说。

  有了合作社,牧民干什么?合作社将牲畜集中整合后再度分群,雇用羊倌放牧,有固定工资,其他劳动力可以放心出门务工。“随着社会的发展,草原上的‘牧二代’越来越少,很多牧户都是雇羊倌放羊,200只羊每月给羊倌3000元,再加上冬季储草等,牧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。草场和畜群整合后,分区域布置浩特、选定浩特长,由浩特长将畜群分开,以850只羊为一群,只雇佣一名羊倌,这样就节省了运营成本。”米吉格道尔吉说。在稳定草原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,稳步创新牧区生产经营管理方式。突出牧民主体地位,调动牧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维护牧民群众根本利益,使牧民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

  发挥13个种公羊扩繁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,实行“经营管理统一、精选淘汰统一”的“两统一”管理办法,每年为全旗牧户提供种羊4000只以上,实现畜群提质增效。推动羊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,保护西旗羊肉地理标志,将西旗羊肉做为“呼伦贝尔草原羊肉”品牌的核心产品,努力打造中高端食材,进入中高端市场;发展肉牛半舍饲养殖产业,以阿拉坦额莫勒镇“七村一体化”全面带动建设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的肉牛养殖基地;引导中小牧户自愿加入股份制专业合作社牧畜,提高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;激活活畜交易市场,为活畜买卖双方提供信息交流交易平台。利用微商或电商销售模式,有效解决牧户与市场脱节问题;大力发展饲草产业,完善社会化饲草储备和价格调控机制,着力增强牧区防灾减灾能力;大力开展畜牧科技推广,通过与中科院、内蒙古农牧科学院、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,积极推广示范科学养殖方法。

  开启“旅游+”融合发展新模式。在试点嘎查范围内充分挖掘草原特色畜牧业生产、牧民生活、巴尔虎文化和知青文化,综合开发草原生态景观、历史古迹、“鸡鸣三国”等特殊地缘资源,全力打造集休闲畜牧业、现代牧区旅游、文化创意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融合的新业态。培育一二三产融合、与牧民直接利益链接的一体化龙头企业;大力培育传统手工艺、旅游纪念品、传统民族奶食品、牛羊肉干制作等特色加工业,进一步拓展旅游观光、休闲体验的内涵和功能,带动畜产品精深加工向第三产业延伸;依托阿日哈沙特口岸对蒙全年通关优势,加大边境旅游开发力度,带动全域旅游和跨境旅游发展。

  前不久,91户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合作社牧民参加了新型职业牧民培训。内蒙古农业大学希尼尼根和那仁巴图两位教授,根据牛羊饲养的实际需要讲解畜牧防疫技术及其注意事项、养殖基础、饲料营养化、科学游牧等实用性的课程;综合高中哈斯巴根和额尔敦图雅两位老师讲解有关劳动经济课程。“什么是新型职业牧民?我理解的是骑在马背上会放牧、走进市场能谈价格、离开草原能找到工作。”受培训的牧民这样说。

  针对牧区编制总量少和牧区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,新右旗建立人才引进机制,积极向上级申请下派农牧业技术干部到新右旗挂职;依托各级各类培训机构,加大对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力度,培育新一代爱牧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职业牧民;制定职业牧民培育计划,建立健全职业牧民人才库。在财政供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,新右旗于2019年11月19日组织“一嘎查村一名大学生计划”考试,按照2年试用服务期落实编制、任职服务期满5年的原则,选派20名优秀大学生人才到牧区现代化试点嘎查担任书记助理或嘎查达(社区主任)助理,有效解决了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嘎查人才匮乏的问题。

  今后,新右旗将继续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按照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总要求,深入推进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,率先探索符合牧区发展实际,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牧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,为牧区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、提供示范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牧区现代化经验”蓝本。

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,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、更新的新闻资讯。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(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)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。

  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

  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  Copyright 2005-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

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